西南水電告急??!高溫來襲,廣東浙江這些用電大省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3-06-06 作者:本站編輯 瀏覽次數:
由于降水不足,中國最大的兩個水電大省正在經歷“缺水”危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四川水電發電量205.4億千瓦時,同比降11.9%;云南水電發電量12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1.9%。 5月的降水情況依舊嚴峻。近日,“四川一自來水公司呼吁每月洗澡2到4次”的詞條就登上了熱搜。 5月30日,負責四川威遠縣城區域供水的興瀘水務(集團)威遠清溪水務有限公司(下稱威遠清溪水務)發布通知稱,由于持續干旱少雨,縣城區唯一的飲水水水源長葫水庫儲水量嚴重不足,公司即日起將實行分時限壓供水。 盡管局部地區出現了降雨,但當前云南整體仍處于干旱狀態。5月31日,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等地發布干旱橙色預警。 5月四川、云南部分地區出現干旱情況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隨著經濟復蘇和高溫下用電高峰提前來臨,今年水電大省的“缺水”情況,將影響江蘇和廣東等地用電情況。 四川和云南是中國水電裝機和發電量排名前二的省份。截至2022年12月底,四川全省水電裝機9748.5萬千瓦,保持全國第一,水電裝機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近八成;云南水電裝機占到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72.3%。 去年,四川和云南水電發電量分別達到3681.3億千瓦時和3038.8億千瓦時,約占全國水力發電總量的30.6%和25.3%。 在“西電東送”工程下,水資源豐富的四川和云南也成為了外送電的主力軍。 其中,四川的電力主要輸送到華東、西北等地區,包括江蘇、浙江等地;云南作為南方電網運營的一部分,負責接濟廣東、廣西等用電大省。 廣東是去年全國用電量排名第一的省份,其省外購電占比三成;江蘇用電量排名第三,省外購電占比超過兩成;全國第四用電大省浙江,省外購電占比超過三成。 2022年,云南完成“西電東送”1436.48億千瓦時,占到云南電網發電量的38%。其中,云南送廣東電量為1221億千瓦時,占廣東發受電量總和的16.03%,占云南外送總量中的85%。 去年夏季的極端高溫和干旱天氣,導致水電大省四川出現用電緊張情況,但依舊執行了外送履約,去年全年外送電量超1500億千瓦時。 近期,江蘇電網和南方電網均宣布用電負荷創年內新高,并預測今年夏季最高用電負荷將顯著高于去年。 據央視新聞5月31日報道,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表示,由于近日廣州市出現持續高溫天氣,用電需求不斷攀升,廣州電網負荷今年首次在5月份突破2000萬千瓦,同比增長22.42%。 “前四個月水電大省干旱程度不樂觀,降水大幅下降,有較大概率影響長三角及廣東等地區的用電情況?!币晃浑娏π袠I專家對界面新聞表示。 “四川目前儲煤程度較高,可能會有幫助?!鄙鲜鰧<曳Q,受電省可能還需要考慮周邊省份的支援。 據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網,5月12日,福建省發改委、廣東省發改委、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署福建省、廣東省2023年電力電量互送協議。 根據協議,2023年福建與廣東兩省計劃通過閩粵聯網工程進行30萬千瓦基礎電力互送,預計全年輸送電量達到25億千瓦時以上。
其中,從5月13日開始至6月中旬,福建送廣東電力由65萬千瓦提升至100萬千瓦。福建水電與廣東受入的西南水電分屬不同流域,來水相差近兩個月,二者具有良好的跨流域季節互補性。
發揮電網互聯互濟作用,與周邊省份電力互濟,將成為用電大省保障電力的重要措施。
5月中旬,安徽和浙江兩省發改委、電力公司簽署了皖浙2023年迎峰度夏電力置換互濟協議。 什么是“電力置換互濟”?它是根據兩地用電負荷特性不同,特別是兩地用電負荷高峰時段的差異,由兩地能源局和電網公司分別簽訂協議,約定在某個時段,用電負荷不在最高峰的省份向用電負荷高峰省份送電,并在另一時段反向送電,以優化配置電力資源,支持雙方電力保供。 用電負荷高峰的時間差是雙方合作的基礎。據了解,浙江、安徽兩省的產業結構、用電負荷高峰時段存在差異,為雙方開展電力置換互濟提供了可能。 浙江、安徽兩省 雙方約定,將根據兩省用電負荷特性開展電力置換互濟,以支持兩省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雙方協議按“基量+增量”方式明確置換規模,月度基量規模為50萬千瓦。
四川發改委也曾表示,將加快構建互聯互濟的堅強電網架構,將抓緊建設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核準開工阿壩至成都東特高壓交流工程,納規實施攀西特高壓交流、隴電疆電等外電入川直流工程。
近期,各省也調節了分時電價政策,以引導工業電力用戶削峰填谷,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 自6月1日起,四川新的電價政策開始執行,包括調整峰平谷時段劃分及尖峰電價機制、調整分時電價和需求側市場化響應“補貼”調整等。 其中,取消了原大型商業用戶在夏冬兩季負荷高峰時期執行綜合平均電價的政策,鼓勵用戶在夏冬兩季負荷高峰時期考慮峰谷分時電價差,避峰用電。 同日起,江蘇省新分時電價政策開始執行,優化了工業用電季節性尖峰電價,并要求試行工業用電重大節日深谷電價。其中,將夏季尖峰電價實施范圍調整為每年7至8月14:00-15:00和20:00-21:00,取消了氣溫觸發條件。 作為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重要手段,虛擬電廠也備受業內關注。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需求側資源與電力運行調節的銜接機制,逐步將需求側資源以虛擬電廠等方式納入電力平衡,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表示,管理辦法強調需求側管理有助虛擬電廠發展,強調智能化等有助發電及電網數字化投資。 這也導致虛擬電廠概念股股價一度飆升。例如,杭州熱電在13天內收獲十個漲停板。 從長遠看,增加自身發電和供電能力,將是廣東、華東地區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措施。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4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加大支撐性電源和輸電通道建設投產。按照“適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則,督促各類電源迎峰度夏前投產發揮保供作用。其中,支撐性電源不少于1700萬千瓦。持續優化區域主網架結構,增強應急保障能力。 據《南方日報》6月1日報道,當前廣東省500千伏國華清遠電廠送出工程、500千伏澄海輸變電工程、500千伏汕尾開關站等五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建設已于5月順利投產。 今年,江蘇全省共有七項500千伏主電網迎峰度夏工程,將在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運。 為了擺脫“看天吃飯”的困境,水電大省也在積極增加支撐性電源。據央視新聞報道,2022年7月-2023年3月,四川省新投產支撐性電源裝機約550萬千瓦。 四川省發改委此前發文稱,2022年四川共計核準(備案)電源電網項目97個,總投資1067億元,較2021年的47個、545億元分別增長了106%、96%。 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四川省電源電網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到,到2025年,電力裝機規模達到16560萬千瓦,較2021年底增加44%,電源多能互補、水火互濟能力顯著增強。 日前,廣東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及廣東電源裝機規模將從2022年的1.7億千瓦提升至2025年的2.6億千瓦,累計增長近53%。 同時,廣東還提出擴大新型儲能規模,從2022年的71萬千瓦,提高到2025年的300萬千瓦。 不難看出,“綠色”已經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在這份最新公布的《方案》中提到,要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規?;_發海上風電,推動海上風能資源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推動已納入規劃的海上風電場址建設;有序推進國管海域場址項目試點示范,組織做好新項目業主競爭性配置和國管海域項目示范開發等工作。 在光伏發電方面,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 ,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在公共建筑、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廣光伏發電應用。 因地制宜發展陸上風電和生物質能。結合資源條件,在遠離居民生活區且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適度開發集中式陸上風電,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陸上風電。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統籌規劃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項目開發。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能并盡并。統籌新能源發電、配套儲能,送出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7900萬千瓦。 在儲能方面,《方案》也指出,將繼續積極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場景,推進“新能源+儲能”建設,規劃引導獨立儲能合理布局, 鼓勵用戶側儲能發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和電網調度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儲能標準規范,提升儲能建設質量和運營安全水平。積極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促進新型儲能與大數據中心、5G基站、數字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支持各地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虛擬電廠等試點、示范。到2025年,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 在政策指引下,廣東不斷在領域內展開探索,積累了不少成果。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文傳在近期的一場活動中對《華夏時報》記者分享道,深圳福田區低碳園區虛擬電廠的示范工程,第一批試點用戶已經逐步在揭露,包括區委大院、中學、中醫院等等,大概涉及129個用戶,其中有98個學校,26個公共建筑,5所醫院。 吳文傳表示,該園區所定義的虛擬電廠資源類型是非常豐富的,包括分布式光伏、電化學儲能、空調以及充電樁,將打造成一個樣板工程。虛擬電廠實際上它可以解決三大方面的問題,通過集群的管理分布式資源,綜合所謂的預測偏差。電網運行預測是非常重要的,單個個體的隨機性是非常強的,整體具有互補性,就可以提高預測精度來提升可靠性。通過聚合多種類型不同的電位和負荷,可以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氣電。同時,通過這種聚合,最重要的是可以參與我們所說的調峰、調壓、調頻,提供這些靈活的輔助服務。